欢迎访问,江苏欧尔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官网!

新闻中心

碳中和将爆发出全球新一轮产业重塑新机遇,绿色制造大势所趋。
江苏欧尔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3-05-08 10:05:14
关于碳中和,国内一直有人认为是西方发达国家给中国挖的发展陷阱。
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实现了碳中和,搞个碳中和的游戏规则之后,靠卖碳积分就能大赚一笔。
中国要是一起玩,不仅要累死累活的发展经济,还要被西方发达国家用碳积分剥削。
此观点,业界多位专家人士指出:既是也不是。
这里必须要强调一点:碳中和除了是一个环保概念,更是一个政治经济概念——在全人类生存威胁的大是大非面前,这是天然的政治正确。否则,就别想挤入全球化的队伍中。
当初欧洲国家提出碳中和,确实是在给全球挖坑,重点对象就是中国和美国。
因为中美是全球第一、第二大碳排放国家。
中国起初并不同意,不可能自己给自己戴个紧箍咒,限制自己的发展。
那现在为什么又主动宣布要搞“碳中和”呢?

  碳中和的重大意义

从陆地到海洋,全球人类都能切身感受到的变化是,气温逐年升高,气候越来越暖。又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人类继续按照目前的碳排放常态,2100年,全球气候升温将超过4摄氏度,这一趋势发生的概率超过90%。
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的过量碳排放,被气候界认定为全球变暖的一大元凶。
我想先着重谈谈碳中和对中国的重大意义。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首先,碳中和的高度已经远远超过碳本身,上升到中国永续发展的问题。
它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需要理解碳中和的更深一层意义,即推动人类社会重大的变革。
其次,中央会议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作为一场社会和经济的系统性变革,每个人、每个系统、每个组织都将涉及其中,谁都不可能置身度外。
此外, 中央会议还重新提出 “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那么,我们目前处在什么阶段?
按照中央的表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也就是说,这并非今天或明天的一日之计,而是至少到2060年之前我们都是以降碳为重点方向。
学术界、企业界都从碳本身的角度出发看待降碳,例如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等等。其实对国家而言,更重要的是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重大系统性变革,所以在未来我们会看到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台。
主动参与碳中和的2大原因
因为近几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和国外环境发生了变化。
中美关系由合作转向竞合,中美关系这几年颇为紧张。
中国必须要考虑,一旦发生军事冲突,中国非常依赖的海上能源通道就会被直接切断,这将给中国的发展带来灭顶之灾。
届时带来的不仅仅是就业问题,整个经济都要面临严峻的考验。

倒逼国内进行产业改革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的产业也要寻求更高质量的发展。
以往的改革,往往会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削弱改革的效果。
碳中和的提出,恰好跟中国寻求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谋而合。
对外,中国可以直接搭上全球发展的便车,成为新一轮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对内,可以倒逼国内的既得利益集团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2大路径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对中国而言并不轻松。
特别是碳达峰,中国的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比第2名到第6名的总和还多。
那中国做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思路是什么呢?

产业结构转型
中国还处在制造业的第三梯队,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这就导致,中国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集中在能源行业。
因此,能源行业的改革和转型升级就是碳达峰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建立起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等多种手段,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

供给侧需求侧双端发力
供给侧,主要是减少煤炭消费。中国煤炭消费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曾一度高达70%,非化石能源、天然气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消费非常少。
需求端,主要是发展先进的制造业,调整电力结构,减少煤炭电力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发电。

依托碳达峰、碳中和,中国、美国和欧洲国家共同牵头制定了一个全球经济体系的新规则。

02

  碳中和,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碳中和对人类的影响深远。
第一,重大灾难性气候已成常态;
第二,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
按照科学家预计,如果人类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海平面上升将致使很多岛屿国家消失,有的模型上显示就连上海的一部分都会被海水覆盖。
气候变化不仅催生重大自然灾害,更将产生生态灾难,无论是对植物、对动物甚至对人的健康都会造成不可预料的损害。
为什么疫情后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都同时开始关注气候变化,尤其关注加快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法律和措施?
因为新冠疫情使全世界认识到,一个小小的病毒就可以让整个人类社会陷入停摆。如果我们还不及时采取措施,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伤害会几倍于疫情带来的伤害。
因此,几乎世界主要经济体以及所有签署《巴黎气候协议》签字的国家,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都远比往常积极主动。
未来碳中和目标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包括三个新的因素:

低碳发展能力

低碳发展能力会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低碳发展能力的核心是低碳发展的技术和研发能力。
企业责任担当
过去,中国很多企业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做公益;未来,企业将要承担更多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责任,更多的承担对公众和社会的责任。其中包括有消费者数据是否被滥用、消费者权益是否受损,以及对环境和对气候变化的责任等更广阔的范畴。
公司治理能力
企业首先要清楚企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企业的最终目的一定不是只为企业发展,而一定是为大众、为社会甚至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存在的。因此,企业需要有公正、公开、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以维护和保障所有利益关联方的利益。
公司治理能力要求把关联方的所有责任纳入到公司的治理体系当中,因此我们原来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管理思想都要做出相应调整,即意味着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增加了新的内容。
现在,如果我们到全球市场上再谈企业的产品和市场价格,格局就太小了;所有企业到全球谈的一定是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因为这才是共同国际语言也是企业的共同责任和价值。产品、市场价格属于企业自身的特殊语言,只有在共同语言、共同价值的基础上再谈特色,人家才能接受你。
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正是碳中和带来的第一重影响。
在华西证券发布的一份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发电企业以及未来八大行业被纳入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短期之内CCER价格有望进入上行通道。
但机遇的另一面则是风险,在碳中和概念大热的窗口期,一方面,不少碳资产和碳交易公司自身的发展方向不够明晰,团队的组建也并不够完善和专业;另一方面,这些碳交易和碳资产服务公司大多面向企业,但企业的态度还是比较审慎的,目前更多在观望;此外,整个碳交易市场还未成熟,也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相较于追赶风口和浪潮的新赛道,传统行业在“双碳”计划下面临的挑战似乎更为切实,也更为紧迫。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而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建材、金属有色等行业是当前碳排放量的大户,在国家“碳中和 碳达峰”的要求下,势必会对这些高能耗产业在总量供给、能源结构方面带来新的挑战。
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和中国节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在《新经济导刊》中写到,碳达峰、碳中和,对重点行业领域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成为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钢铁、水泥、石化、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空间将受到制约,必须由规模化粗放型发展快速转向精细化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价值链必将全面升级。
但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这并非一件可以一步到位的事。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想实现生产环节和仓储物流环节的数字化并不容易,而这便为深耕To B业务的企业提供了赋能机会。
  碳中和下

市场规模与企业面临的压力
气候变化敦促人类社会必须采取更大规模的行动、更积极的措施,研发更多新技术来推动碳的减少释放。然而目前,几乎所有企业都准备不够、技术不足,首先连自己排多少碳都不清楚,思考如何减碳就更是困难,这就会导致市场过来给企业以压力。
放眼全国商业格局,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具备差异化产品、精细化运营的企业将拥有更为美好未来。在此前提下,转变发展路径、打造特色产品基因、提升产品质量无疑是永葆商业竞争力的有效法宝。
存量时代,竞争激烈不在话下。随着资本入局、商业资管思维的转变与革新,如何激活存量资产,实现价值释放与利益增长最大化是行业目前在思考,其次就是如何结合”双碳战略“政策进行新一轮转型升级,国内各大上市公司及行业龙头也在不断摸索与寻找新的增长极。
在30·60战略新机会之下,绿色商业发展的新轨道将如何铺就值得期待。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下,企业如何在模式转型,产品定位、品牌打造、商业运作与变现中谋求转变与突破,开启双碳新时代的商业未来,这些无疑都是亟需解答的问题。
当“30·60战略”成为日益紧迫的命题,我国的互联网巨头们也开始跑步入场。
日前,全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后,腾讯、华为等多家科技企业发布碳中和白皮书及新一轮降碳计划。

转自3060碳达峰碳中和

江苏欧尔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512-68298888
  •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龙山南路18号
  • 电话:0086-512-68298888
  • 传真:0086-512-68296666
  • 公司网站: www.owinbio.com
  • Email:ouerrun@owinbio.com